很多人以为风湿性疾病是受寒导致,可是,有1种风湿病叫做风湿热,每逢变天或下雨或换季的时候,这类疾病又会复发,风湿热到底该如何正确诊断,那么,风湿热到底该如何正确诊断?下面就来看看专家的说法。
风湿热。是1种常见的反复发作的急性或慢性身性结缔组织炎症,主要累及心脏、关节、中枢神经系统、皮肤和皮下组织。6~15岁为多发年龄。本病病发与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感染相干,故发展中国家的病发率较发达国家高。1年4季都可病发,冬春多见。检查是发现风湿热的重要手段,下面为大家介绍风湿热的影象学检查。
风湿热的影象学检查
1。心电图检查风湿性心脏炎患者典型变化为房室传导阻滞(P-R间期延长较多见),房性及室性期前收缩,亦可有ST-T改变,心房纤颤和心包炎也偶可产生,过去认为P-R间期延长常见,乃至可高达70%~80%,最近几年仅见于1/3左右病例。
2。超声心动图检查20世纪90年代以来,利用2维超声心动图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风湿热和风湿性心脏炎的研究有较大的进展,不但对临床症状明显的心脏炎,心瓣膜超声改变有较高的阳性率,VasanR.S等还发现2例急性风湿热,虽无意脏炎临床症状(有多关节炎和舞蹈症),也有2尖瓣超声的改变,2尖瓣前叶出现小结节,经医治后追踪复查,此结节样改变消失,故作者认为此等变化应属急性风湿热的1种超声心脏炎表现,目前认为最具有诊断意义的超声改变成:
①瓣膜增厚:可呈弥漫性瓣叶增厚或局灶性结节样增厚,前者出现率可高达40%,后者可高达22%~27%,均以2尖瓣多见,其次为主动脉瓣,局灶性结节大小约为3~5mm,位于瓣膜小叶的体部和(或)叶尖,此等结节性增厚是最特点的形态学改变,多认为与风湿性赘生物构成有关,其形态和活动度与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赘生物不同,
②2尖瓣脱垂:其产生率各家报导差异甚大,可高达51%~100%,低至5%~16%,此种差异被认为与检查者的技术熟练程度和警惕性有关,瓣膜脱垂以2尖瓣前叶多见(占51%~82%),单纯2尖瓣后叶(占7%)和主动脉瓣(15%)脱垂则较少见,
③瓣膜反流:是最多见的瓣膜改变,2尖瓣反流远较主动脉瓣和3尖瓣反流常见,对操作熟练者来讲能准确区分生理和病理范围的反流,如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准确性更高,据统计2尖瓣反流产生率高达84%~94%,其中重度反流在复发性风湿热可达25%,风湿热到底该如何正确诊断,
风湿热和类风湿性关节炎1样,给人们带来的症状是疼痛,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所以,1旦诊断出得了风湿热,切勿拖延治疗时机,根据医嘱,对症下药。
相关新闻
上一页:风湿热检测方法
下一页:风湿热出现后应该做哪些检查
相关问答